5月9日,《迷幻》在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再次开演,迎来了第二轮演出。由徐昂执导,冯远征和闫楠共同出演的这部法国剧作,通过独特的舞台叙事与深邃的哲学探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爱情与人性的思维挑战。
《迷幻》是法国作家施米特1996年创作的作品,在2024年末成为北京人艺跨年新戏,顺利搬上舞台。故事从自称记者的拉尔桑突然造访隐居于孤岛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诺克展开,围绕诺克新书中的神秘女性展开激烈对话。这个女人究竟是诺克的真实爱人,还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观众们随着一波波意料之外的剧情反转,渐渐领略到人性与情感的复杂和魅力。
尽管《迷幻》是一部心理剧,但导演徐昂表示,主创团队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悬疑感,因为过多的悬疑反而会削弱剧本的戏剧力量。“剧本的门槛很高,如果无法理解它,二度创作就无从谈起。”他还指出,英国作曲家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是理解《迷幻》的一把钥匙。
《谜语变奏曲》由十四个变奏组成,每个变奏都指向某个特定人物,作曲家留下了未解的谜团。而施米特正是从《谜语变奏曲》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迷幻》,并通过角色间的谜题和乐章对应,形成了戏剧的“变奏”。这个巧妙的创作背景,为《迷幻》增添了浓厚的解谜色彩。导演徐昂解释说:“我们并不是引领观众去解谜,而是先解开谜题,再展示给观众答案的思路。”
在第一轮演出中,冯远征和闫楠的精彩表现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冯远征饰演的诺克与闫楠饰演的拉尔桑之间的拉锯与反转,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舞台细节的精准把控,让观众在剧场散场后仍久久回味。冯远征的表演被称为“统治区”,他认为,这个角色的难度非常大,需要突破个人表演的舒适区。“刚开始按照导演的要求去表演时,我感觉很不自在,但我明白必须突破自己。当我放开去演,毫不顾忌形象时,反而找到了诺克的‘舒适区’。”
闫楠在这部戏中的突破也相当显著。她所饰演的拉尔桑,实际上是艾莱娜与拉尔桑两个角色的结合。如何分辨何时是艾莱娜,何时是拉尔桑,成了她必须解决的难题。她坦言:“演戏不像数学,需要精准,但也要留有些‘不清楚’。或许,正是这种‘不清楚’,让角色更加‘清楚’。”这种复杂的表演方式帮助她成功地塑造了角色,而艾莱娜,那个虽然未曾出现在舞台上却始终影响着整个故事的角色,通过两位演员的精湛表演,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孤岛上的作家与意外来访的不速之客展开对峙,一场关于心灵与情感的深刻试探与探索。究竟是一次自我发现的旅程,还是一场彼此试探的心理博弈?